乡村游火起来了。归结原因:核心原因是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持;重要原因是村里美了,去看变化,去寻找村里留下的乡愁的意念促使;三是受疫情影响到村里感受放松的自由感和安全感。
写此文前,笔者编了个顺口溜:
来中卫要看的四个村:北何滩,西鸣钟,东莫楼,南永乐。(说明:南北长滩、长流水早已走热不在此列)
说说东莫楼!
说起莫楼,故事太多太多,这里仅说说莫家楼里藏着的“两馆”。关于莫家楼的历史、村的情况可以去度娘。
两馆:乡村记忆馆和王学义美术馆。
乡村记忆馆:位于渡口村,属莫楼体系!
网络资料显示:该管建成于年8月。“记录了渡口村作为西北重要盐运码头的历史盛况,也收藏了村民曾使用过的农村生产生活用具,现已成为村民们寄托乡愁的一方精神空间。”
关于乡村记忆馆有人提炼总结:浓缩的历史、文化中的故事、记忆中的乡愁!
来看莫楼记忆馆(又渡口村记忆馆,笔者认为称莫楼记忆馆更为恰当些,自古渡口和莫楼是一个村),内容有血有肉,村史清晰明了,集传承、教育、学习、浏览为一体,此举应该推广弘扬。
在村史馆的支持基础下,莫楼村发展乡村旅游已有了很好的历史文化基础,这一步走在了前面。
一个疑问。今年7月,莫楼村举办以“又见莫家楼”为主题相关的活动,前去围观的人很多,怎么没借此机会好好宣传推广一下“乡村记忆馆”呢,又怎么没有作为一个亮点去挖掘报道呢。
试问,看到此文的你,是否知道莫楼“乡村记忆馆”?!
来说王学义美术馆。
王学义美术馆建于年1月,位于柔远镇莫楼村王学义老院子,面积平方米。内容为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寺观壁画传承基地,展示作品包括近年来创作的中卫古建筑、中卫农耕文化及寺观壁画资料。
请教过王老师,他的美术馆,没有过多正式的介绍,为写此文,王老师随笔写了以上以一段。
关于王学义,网上已经有很多的介绍。这里主要要说两点。
其一:王老师是莫楼人,年近八旬,从认识至今,老人一直在为中卫文化“留根”,先后绘制了中卫古城画、中卫文昌阁、中卫农耕图、《中卫史话》等,他以画的形式将部分中卫历史再现,难能可贵!翻看中卫历史,空白似乎太多,然而古人留下的遗迹古迹颇多,有情怀有责任的文化爱好者完全可以深入挖掘整理,让一些灿烂再重现,别再“隐入尘烟”。
其二:王老师在莫楼村老院子建个人美术馆,其用心良苦,情深意重,乡愁浓厚。严格意义上说王老师已是城里人,但这些年他为家乡莫楼做了很多的工作,从出莫楼小报到写莫楼博客再到一篇一篇的美篇推文,无不透露着对家乡的爱恋!更为可喜人是,莫楼有多位如王老师一样关心家乡发展的“秀才”雅士,他们在默默地为“又见莫家楼”出谋划策,默默地尽着莫楼人的一份责任。
莫秀才农家大院、老莫家大盘鸡等农家餐饮的营业,为莫楼的乡村旅游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预想,不远的将来,莫家楼昔日的辉煌将以很多形式慢慢呈现。
一家之言,不到之处请各方理解海涵,和平台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