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在正月初四回归!CCTV9每晚8点,再次点燃你舌尖上的中国魂!
本季《舌尖3》共8集,每集50分钟,主题分别是“器具”“宴席”“厨人”“小吃”“点心”“食养”“时节”“融合”,其中“器具”“食养”“融合”是三个新的创作主题方向;同时第三季还富有更多关于历史文化、人物命运以及食物关系的思考。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
器——食物与刀灶锅的缘分
从陶器、青铜、铁器、瓷器,中国烹饪器具一路走来,伴随着文明不断前行,新材料的发明、发现与应用,烧烤、蒸煮、煎炒也相继出现,中国烹饪方式产生了飞跃。
第一期里出现了河南三门峡特有的穿山灶,一个灶台七口锅,蒸煮炖焖还能保温,可以放置七口锅同时操作,非常高效,能够很快做出当地著名的十碗席。
▲河南穿山灶
章丘手工铁锅制造需要历经十二道工序,再过十八遍火候,一千度高温锤炼,经受三万六千次锻打,直到锅如明镜。
这道技艺历史悠久,汉代时这里便是冶铁重镇。但在年前后,手工锻造铁锅行业曾经受到冲击,直到最近几年,人们再次认识到传统铁锅的魅力。在热爱手工的年轻人帮助下,83岁王立芳老人和其他已经放弃的老师傅们又重出家门,在这个曾经的汉代冶铁技术中心,章丘铁锅手艺又复兴起来。
除此之外,
济南铁匠李士贞一家世代制刀,
他的技艺秘而不宣,
打出的刀声若龙吟,切姜如玉。
据介绍,《舌尖3》中,“器具”“食养”“融合”是三个新的创作主题方向;同时第三季还富有更多关于历史文化、人物命运以及食物关系的思考。透过这些中华美食的故事,表达出中国人同食物之间的微妙情感与关系。
香——奉上一桌小吃的盛宴
小吃,看似简单,却充满了饮食之道,只有真的懂得火候,食材,与调味原理,了解每一个小吃背后的艰辛,才能看懂制作中从小处用心的美好,一地独有的食材和烹饪方式创造出了小吃不变的滋味,在乡音的缭绕中讲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历史。
稀豆粉
云南腾冲,一碗从婆婆手里传承下来,木翠这一买就卖了几十年,到现在也不过就是2块钱一碗,但却是腾冲人的舌尖记忆。
胡辣汤
河南人的胡辣汤,颠沛流离之间不论走到了那里,只要来上这么一碗胡辣汤,就好像一天的疲惫都消散了,带着暖暖的滋味又可以开启新一天的拼搏。
煎饼馃子
在老天津的眼里,最好吃的煎饼馃子,永远是我们家楼下的那家!经营一个煎饼馃子摊,从早晨5点起就开始忙忙碌碌了。
为了这一锅绿豆煎饼皮,敲上俩鸡蛋,配上热鲜挺脆的油条,果蓖子,一把小葱香菜辣子,这种简单的小味道背后的功夫和记忆,也是几代人情感的传承。
水盆羊肉
水盆羊肉美哉吃肉喝汤的痛快,盛汤的碗,都得用热水温着,汤多肉少不行,有肉无汤也不行,每天下午6点就开始准备熬制第二天的汤头,羊骨牛骨在熬制之前就已经要浸泡10个小时。
这一碗肉烂汤鲜的水盆羊肉,老白家一做就做了4辈人,86岁的白玉亭在店里听着最高兴的赞美就是吃客们的一句:几十年来这味道一点都没变!
天地山河给予了我们丰富的美食素材,
柴米油盐煎炒烹炸尽展人生百味。
《舌尖》系列里让你流过口水的美食,
这些年,都吃上了吗?一起回顾↓↓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
自然的馈赠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这种地理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为了得到这份自然的馈赠,人们采集,捡拾,挖掘,捕捞。
烤松茸
鱼头烙饼
主食的故事
主食通常提供了人类所需要的大部分卡路里。中国人的烹调手艺与众不同,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变化万千的精致主食,都是中国人辛勤劳动,经验积累的结晶。然而,不管吃下了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
黄馍馍
干炒牛河
转化的灵感
在吃的法则里,风味重于一切。中国人从来没有把自己束缚在一张乏味的食品清单上。人们怀着对食物的理解,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求着转化的灵感。
豆腐
茶叶蛋
徽州毛豆腐
时间的味道
时间是食物的挚友,时间也是食物的死敌。为了保存食物,我们虽然已经拥有了多种多样的科技化方式,然而腌腊、风干、糟醉和烟熏等等古老的方法,在保鲜之余,也曾意外地让我们获得了与鲜食截然不同、有时甚至更加醇厚鲜美的味道。时至今日,这些被时间二次制造出来的食物,依然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饮食,并且蕴藏着中华民族对于滋味和世道人心的某种特殊的感触。
臭鳜鱼
金华火腿
醉蟹
厨房的秘密
要统计中国菜的菜品数量、毫无争议地划分菜系,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烹炒煎炸蒸,火候,食材,调味……有时候,这些显得简单,有时候却又无比复杂。中国的厨房里,藏匿着什么样的秘密?是食材,佐料,调料的配比?是对时间的精妙运用?是厨师们千变万化的烹制手法?
扬州包子
烫干丝
西湖醋鱼
五味的调和
不管在中餐还是在汉字里,神奇的“味”字,似乎永远都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除了舌之所尝、鼻之所闻,在中国文化里,对于“味道”的感知和定义,既起自于饮食,又超越了饮食。也就是说,能够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味的,不仅是我们的舌头和鼻子,还包括中国人的心。
糖葱
盐焗鸡
大火锅
我们的田野
中国人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不仅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变通,更是顺应自然的中国式生存之道。从古到今,这个农耕民族精心使用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获取食物的活动和非凡智慧,无处不在。
大闸蟹
倭瓜花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
时节
中国,人们春种、秋收、夏耘、冬藏。沿袭祖先的智慧,来安排饮食,已内化为中国人特有的基因。穿越一年四季,在时节变换中寻找属于每个季节的独特美食。
铁锅炖鱼贴饼子
笋干炖鸡
脚步
不管是否情愿,生活总在催促我们迈步向前,人们整装、启程、跋涉、落脚,停在哪里,哪里就会燃起灶火。从个体生命的迁徙到食材的交流运输,从烹调方法的演变到人生命运的流转,人和食物的匆匆脚步从来不曾停歇。行走一生的脚步,起点、终点,归根到底都是家所在的地方,这是中国人秉持千年的信仰,朴素,但有力量。
桂花糯米藕
乐山嫩豆花
心传
中国烹饪无比神秘、难以复制,厨艺的传授仍然遵循口耳相传、心领神会的传统方式,祖先的智慧、家族的秘密、师徒的心诀、食客的领悟,美味的每一个瞬间,无不用心创造、代代传承。
蒜泥白肉
金鱼酥
秘境
遥远的山林、江河、草原、沙漠,这些难以到达的地方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美味,人类与自然携手让古老的美味延续至今。秘境,带我们发现和寻找与众不同的人和食物。
酸辣华子鱼
手抓羊肉
家常
家,生命开始的地方,人的一生走在回家的路上。在同一屋檐下,他们生火、做饭,用食物凝聚家庭,慰藉家人。平淡无奇的锅碗瓢盆里,盛满了中国式的人生,更折射出中国式伦理。人们成长、相爱、别离、团聚。家常美味,也是人生百味。
枣花馍
红烧肉
相逢
大多数美食都是不同食材组合、碰撞产生的裂变性奇观,美食之间的相逢给了人们在味觉上的享受,人类的活动促成了食物的相聚,而食物的离合也在调动着人类的聚散。美食的相逢有时恰恰印证了中国传统的“缘分”。
烩南北
大盘鸡
三餐
一日三餐,对于中国人来说意味着人生的五味杂陈。现代化的中国,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在奔波忙碌中通过简单的美食寻找味觉的快乐。一些人开始享受工业化流水线食品,但也有人不辞辛苦仍然在饮食上坚持传统。
煎饼果子
牛肉面
西洋菜猪骨汤
HAPPYNEWYEAR
经历了一整年的奔波劳碌,终于能和家人大团圆了,
春节里最美妙的部分,莫过于吃不完的美食、停不下的嘴巴、长不完的肥肉。
值此佳节,小编祝大家抢红包抢到手软,吃美食胖到变形~
新的一年,阖家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