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乙肝的临床治疗,多数还是参考乙肝防治指南,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采取何种抗病毒治疗方案均需要参照一定的检查指标以及问诊情况。对于乙肝病毒感染者来说,采取二级预防措施的重要程度往往大于治疗,是预防乙肝发病的关键措施,甚至有时候需要采取一定的药物辅助,来防止乙肝的发病。
乙肝的多级预防非常重要预防乙肝发病,我们需要考虑诸多的不利于乙肝携带状态稳定的危险因素。可能导致乙肝发病的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生活习惯、家族史、感染史、病毒数量等等。预防乙肝病毒携带者发病,需要对这些综合的风险因素进行监控和干预。在乙肝防治指南中,有针对乙肝的临床指标检测,确定什么状态下需要进行抗病毒药物的服用。其中一部分是针对病情的控制,确定乙肝发病后的用药,还有一部分是预防性用药。
陈琳鸽(代称)是多年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刚刚过了31岁的生日,最近的复查结果与以往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肝功能检查结果和腹部超声检查结果正常,hbv-dna定量值为4.23E+06IU/ml,两对半定量结果提示为阳性。通过综合的检查结果,我们基本可以评判陈琳鸽是慢乙肝病毒携带者。然而,这次医生的建议与过去其他医生的建议却不相同,这让她非常的困惑。
乙肝到底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在之前检查之后,医生均会告诉陈琳鸽定期复查,注意饮食、休息等之类的,并未提及需要任何的用药。然而,此次的医生除了查看其具体的检查结果,了解其基本的信息之后,还询问了其家里人的情况。在长达半个小时的问诊之后,医生建议陈琳鸽进行抗病毒用药的服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明明所有检查结果一切正常,为什么要服用抗病毒治疗用药呢,而且药物的服用没有明确的周期。该医生的建议是否有依据呢?
其实,对于陈琳鸽的情况,是否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用药的服用,在我国临床上并没有定论。概括陈琳鸽的情况,其为一位高病毒载量的31岁女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其舅舅曾因乙肝肝硬化导致恶性肿瘤去世。在一定意义上,包含了年龄、家族史、病毒量等高风险发病因素。该种情况,不进行抗病毒药物的服用,也并非一定发病,但是发病风险会较高。采取抗病毒药物的服用,属于药物预防范畴。目前,我国临床医生的建议一般是不进行抗病毒治疗。
有些情况,是否抗病毒治疗并无明确指南不过,对于陈琳鸽的情况,我们并不能简单的评判该医生的诊断建议是错误的。随着乙肝用药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抗病毒用药价格的进一步下降,对于包含多个乙肝发病风险因素者,也可进行一线抗病毒用药的服用。当病毒量以及较多的风险指标得到控制后,可以实现平稳停药,并不会导致反弹甚至是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