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吃出来的脂肪肝真能吃回去吗
TUhjnbcbe - 2023/5/3 23:20:00
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6706990.html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病理改变,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发病率在不断升高,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

要知道,正常人肝组织中含有少量的脂肪,如甘油三酯、磷脂、糖脂和胆固醇等,其重量约为肝重量的3%-5%,而如果肝内脂肪蓄积太多,超过肝重量的5%或在组织学上肝细胞50%以上有脂肪变性时,就可称为脂肪肝。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吃出来”的脂肪肝

如何把吃出来的脂肪肝再“吃回去”,先了解下脂肪肝的形成。

1、新摄入:我们三餐摄入的脂肪,在消化吸收后,可以被直接运到肝脏、腹部、或皮下储存起来。因此脂肪的摄入会鼓励肝细胞储存脂肪。

2、新和成:当人体热量摄入大于支出,多余的碳水化合物首先在肝脏被转化为糖原。在糖原库填满后,肝脏开始利用葡萄糖合成脂肪,储存起来。另一个合成脂肪的途径是通过酒精。大量饮酒导致肝脏生成乙醛,乙醛为合成脂肪提供了最好的原料——NADH。

3、储存:在饥饿的时候,全身脂肪组织的脂肪储备被调动,通过血循环进入肝脏。其目的是在这里被氧化,提供燃料。

但是肝脏的脂肪也是一个进出平衡的动态系统。脂肪离开肝脏需要蛋白质载体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在极度饥饿的状态,蛋白质的合成一旦受到影响,VLDL也会断货,于是脂肪不能有效离开肝脏,进出肝脏的平衡被打破。这时脂肪也会在肝脏储存起来。

炎症反应对甘油三酯在肝细胞里的积累有很强的促进作用。造成炎症反应的因素包括动物性和高脂饮食引发的肠漏、铁过量以及肝炎病毒、心理压力等。

总而言之,高脂、高热量、动物性饮食和酒精是形成脂肪肝最主要的原因。

脂肝是可逆转的

脂肪肝这个病说轻不轻,说重也不重。如果你思想上重视、行为上改变,那么在早期查出来以后是完全可以逆转的。但是,如果你一味放纵自己,任由肝脏处于一种恶劣的环境中,它可能就会逐渐罢工,最终演变成肝硬化甚至肝癌,同时也会导致II型糖尿病。

单纯的轻、中度脂肪肝一般不需要用药物治疗,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即可恢复。生活方式医学包括:植物性饮食、规律的运动、充足的睡眠、良好的人际关系、压力调控、避免药物依赖。

如果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或肝功能发生异常(比如转氨酶升高两倍)时,就需要辅助配合一些降压、降脂或护肝的药物,但是前提一定要改变生活方式,光靠单纯的吃药而一如既往地坚持往日的生活方式,效果可能不尽人意。

检查脂肪肝的五种方式

如何早期发现脂肪肝?

1、体格检查:多数脂肪肝患者存在肥胖,肝脏轻度肿大可有触痛,质地稍韧、边缘钝、表面光滑,少数患者可有脾肿大和肝掌。进展至肝硬化时,患者可出现黄疸、水肿、扑翼样震颤以及门脉高压体征。

2、实验室检查:轻度脂肪肝,肝功能基本正常。中、重度脂肪肝,表现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轻中度升高,达正常上线的2-5倍。一般肥胖性脂肪肝ALT高于AST,反之,酒精性脂肪肝AST高于ALT。80%以上患者血清胆碱酶升高。血清胆红素可异常。

3、B超:B超对脂肪肝的检出比较灵敏,主要依据肝血管的清晰度、超声衰减程度等对脂肪肝进行分级诊断,现已作为脂肪肝的首选诊断方法,并广泛用于人群脂肪肝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但是,B超检测肝脏脂肪变性,诊断准确率较低,不能确定肝功能受损的程度,也很难发现早期肝硬化。

4、CT和磁共振:CT平扫可见肝密度(CT值)普遍降低,低于脾脏、肾和肝内血管,严重脂肪肝CT值可变为负值,肝/脾CT值比值可用于衡量脂肪肝程度。CT诊断脂肪肝的敏感性低于B超,但特异性优于B超。磁共振主要用于超声及CT检查诊断困难者,特别是局灶性脂肪肝难以与肝脏肿瘤鉴别时。

5、肝组织病理检查:能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进行临床病理分型。提倡在B超的引导下进行肝穿刺,以提高穿刺准确性,最大限度地减少肝脏损伤。镜下可见肝细胞脂肪浸润,脂肪球大者可将细胞核推向一边,整个肝细胞裂可形成脂肪囊肿。肝细胞坏死及炎症反应轻微或无。肝组织活检是目前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分期的“金标准”,不过,因其具有有创性及抽样误差带来的不准确性,临床应用受限。

(上海交通大医院超声医学科医生吴春华)

1
查看完整版本: 吃出来的脂肪肝真能吃回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