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龙社区截图
此贴发出去后,在几个小时之内就增长了一万余次的阅读量,有些网友也觉得太贵了,建议改价格,但更多的是一些明事理的网友表示:
其实,医院的专家门诊和特需门诊都是分开楼层的,但特需门诊的医生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一般是副主任职称以上的教授,也就是说只有达到一定级别的医生才可以坐诊特需门诊。
一个接受了八年、十年医疗专业教育,又经过几十年历练的教授诊疗一个病人的费用只有元,这样的价格恐怕是世界上最低的。
院方回应:
价格合法!非必要可不挂专家号
对此,昆明医院(以下简称昆医大附一院)相关负责人回话了。首先价格合法!“本院门诊VIP健康呵护中心服务价格,是由原云南省物价局、原云南省卫生厅于年7月审批通过,一直执行到现在,是完全合法、合规的。”。那为何VIP价格会高很多?“就诊患者在门诊VIP医院专家,还可以在时间上实现精准预约,缩短就诊时间,特别是孕产妇可以直接在该楼层抽血,做胎心监护,不用到其他公共区域。”最后人家院方也说了,非必要可优选普通号!“医院产科平均每周就诊人次在至之间,专家号确实比较抢手,而普通号会出现预约不满的情况。其实绝大部分孕产妇都没有必要挂专家号,她们到院通常只需要找医生开单做常规检查,挂普通号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抢专家号占用专家资源。”看到院方的一番解释,小编也是不得不服,有理有据,这个锅,恐怕人家背不了了。网友发帖
“医院,挂号费都元”
要说论对错,还是要看咱们网友,你一句我一句也是道尽了辛酸事~有网友认为:“找托尼老师剪个头都舍得花四五百块的,花三百块看医生却舍不得。是托尼老师的学历比医生高吗?是托尼老师的手艺比医生好吗?”“对比一线城市,元的VIP专家号一点不贵”“又要牛干活,又不让牛吃草,资本家也没你们狠啊”有人却认为元的VIP专家号确实贵,甚至称:“这是占用国家资源给自己钱包创收,医院服务大众的初衷是不是变质了?”到底何谓天价?
专家又是否配得上?
看到网友们的争论,想先问问大家第一个问题,到底何谓天价?小编理解的是,生活中一瓶有着珍稀年份的顶级美酒万元,一公斤被誉为“普洱茶太上皇”的茶叶万元,一瓶出产于上世纪50年代的茅台万.....又或者说是一颗XX克拉的王老五钻石。但元为天价未免夸张了,顶多也只能算是高价。另外,大家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能称得上专家级别的、坐诊于特许门诊或VIP门诊的医生是如何修炼的?首先,特需门诊的医生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一般是副主任职称以上的教授,也就是说只有达到一定级别的医生才可以坐诊特需门诊。一个接受了八年、十年医疗专业教育,又经过几十年历练的教授诊疗一个病人的费用是元,这样的价格如此看来还算高吗?若真的算是高价,在治病救人面前,这个医生不值得吗?就像去年网上引起热议的“钟南山1元挂号费”,若不了解钟老的人,乍一听,这1元的确贵,但若把钟老的职业背景、为国人做的贡献细讲的话,别说千元,就是上万元恐怕还是会有无数病患慕名前去!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价格由价值决定,对于挂号费,亦是如此!关于低血糖的十大误区!你中了几个?十大误区,一次说请!说起低血糖,大家都不陌生,许多患者还都曾有过低血糖的经历。但是对于低血糖,大家却未必真正了解。
现实生活中,许多患者甚至包括一些医生,对于低血糖的认知都是错误的。下面就这些误区好好和大家谈一谈。
误区一
所有人诊断低血糖都是同一个标准
考虑到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风险较高、危害更大,为安全起见,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人群的低血糖诊断标准是不一样的。
糖尿病患者血糖<3.9mmol/L,即可诊断为低血糖;非糖尿病人群血糖<2.8mmol/L时,方可诊断为低血糖。误区二
低血糖仅见于糖尿病患者
尽管低血糖在糖尿病患者中最为常见,但却并非糖尿病患者所特有。临床上,诸如胰岛β细胞瘤、某些胰外肿瘤(如肺癌)、晚期肝硬化、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胃大部切除术后等同样也可导致低血糖。
因此,对于临床上的低血糖病患者,不能仅仅满足于缓解低血糖症状,还要注意查找隐藏在低血糖背后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低血糖问题。
误区三
低血糖的症状都差不多
临床观察发现,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的临床表现并不完全一样。
婴幼儿及低龄儿童低血糖常常表现为哺乳困难、易激惹好哭闹、面色苍白、出冷汗、注意力涣散,噩梦易惊、遗尿等,由于症状缺乏特异性,必须细心观察方能发现;成年患者发生低血糖往往症状比较典型,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饥饿感、心慌、手抖、出虚汗、四肢无力等等;老年患者的低血糖要么没有任何症状(即“无症状性低血糖”),要么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言语行为反常、抽搐、偏瘫、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很容易被误诊为“急性脑卒中”或“癫痫发作”。误区四
只要出现饥饿感,肯定就是低血糖
一直以来,“饥饿感”被认为是低血糖症最可靠的报警信号。在许多病患者眼里,只要出现饥饿症状,就说明发生了低血糖,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有些患者尽管血糖很高,但由于胰岛素绝对缺乏或存在胰岛素抵抗,葡萄糖不能转运进入细胞内为机体所用,同样也会出现饥饿感。
许多糖尿病患者都有这样的体会:越是血糖居高不下,饥饿感越明显,一旦血糖控制平稳了,饥饿感也随之减轻或消失。因此,当患者出现饥饿感时,一定要及时监测血糖,判定一下血糖到底是高还是低,避免盲目补充食物。
还有一种情况是所谓“低血糖反应”,这种情况多发生于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血糖下降过快或下降幅度过大,尽管患者血糖仍在正常范围以内甚至稍高于正常值,仍然出现心慌、出汗、手抖、饥饿等低血糖症状。
误区五
“低血糖”、“低血糖症”是一回事?
这三个概念是有区别的:
“低血糖”是一个纯粹的生化指标,表明患者血糖水平符合低血糖诊断标准,但它不涉及症状的有无,换句话说,患者可以有低血糖症状,也可以没有症状,后者称之为“无症状性低血糖”;
“低血糖症”是指患者血糖水平达到低血糖标准,同时还伴有低血糖症状;
“低血糖反应”是一个临床概念,指患者具有低血糖的症状与体征(如心慌、出汗、手抖等),但对其血糖值没有规定要求,多数情况下血糖低于正常,但也可以正常或略高。
因此,“低血糖”和“低血糖症”是严格按照血糖值判断的,而“低血糖反应”则不然。
误区六
“无症状性低血糖”都属于轻症低血糖
饥饿感、心慌、出汗、手抖是低血糖最常见的症状。临床上,有些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神经系统受损,患者的神经感觉明显迟钝,以至于在发生低血糖时患者没有任何先兆症状,患者常常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昏迷,危及生命。因此,无症状性低血糖不代表病情轻,恰恰相反,无症状性低血糖因为不容易被及时察觉,反而更加危险。
误区七
低血糖比高血糖的危害小
与低血糖相比,糖尿病患者往往更重视高血糖。事实上,低血糖的危害丝毫不逊于高血糖,有时甚至比高血糖更加凶险。轻度低血糖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出现饥饿感、头昏眼花、心慌手颤、面色苍白、出冷汗、虚弱无力等症状;严重低血糖会引起大脑功能障碍,导致意识恍惚、言行怪异、昏昏欲睡、抽搐惊厥甚至昏迷死亡。
不仅如此,低血糖还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急性心梗甚至猝死。此外,长期慢性低血糖还可导致认知能力下降及老年性痴呆。
如果说高血糖的危害是以年来计算的,低血糖的危害则是以小时来计算的。
误区八
血糖不低的“低血糖反应”不必处理
临床上,有些糖尿病患者在出现心慌、饥饿等低血糖症状时,查随机血糖并不低,在排除心脏疾患的前提下,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低血糖反应”。
由于“低血糖反应”同样会诱发严重心脑血管事件,因此,也要按照低血糖紧急处理。那种认为“低血糖反应”不是低血糖,因而不需要处理的观点是不对的。
误区九
只要是低血糖,吃干粮都能迅速缓解症状
发生低血糖时,患者往往选择吃饼干、馒头等来缓解症状,这不能说不对,但却不是最恰当的选择。
抢救低血糖要争分夺秒,因此,最好是选择那些升糖指数较高的食品,如糖块、糖水、果汁、蜂蜜等,这类食物吃进去以后很快被肠道吸收入血,能迅速缓解低血糖症状。而馒头等淀粉类食品属于“多糖”,需要在体内经过逐级代谢分解变成单糖才能被患者体吸收,纠正低血糖的速度相对较慢。
另外,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的糖尿病患者在发生低血糖时,一定要补充简单糖(如葡萄糖、蔗糖),因为α-糖苷酶抑制剂可以延缓大分子碳水化合物(如馒头)的吸收,使之不能迅速升高血糖。
误区十
各种降糖药的低血糖风险都差不多
在临床使用的各类降糖药物当中:
胰岛素所致低血糖风险最高;其次是胰岛素促泌剂(尤其是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及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属于血糖浓度依赖性的智能性降糖药,低血糖风险较小;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等无胰岛素促泌作用,单独应用一般不会导致低血糖。重灸此穴,没有治不好的顽疾!当形容一个人病无可治时,人们常会使用“病入膏肓”这个成语。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膏肓其实是人体上一对重要的穴位。
这个穴位到底是什么呢?大家都听过,但是都没用过!
药王孙思邈后来评论时说:“时人拙,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疾难谴,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无疾不愈矣。”
孙思邈所指的“此穴”就是膏肓穴。药王孙思邈的意思是:这些人医术低,只要找到膏盲穴,并灸它,任何病都会好!
这个穴位真的那么神奇吗?一起来看看。
打开膏肓穴,百病都难藏药王孙思邈艾灸养生高寿岁。并在《千金方·杂病论》中说,膏肓穴无所不治。“膏肓能主治虚羸瘦损、五劳七伤及梦失精、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胎前产后等,百病无所不疗”。
历代医家多认为,膏肓穴有补益虚损、养肺调心的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肺气虚弱所致的咳嗽、气喘、骨蒸盗汗、肺痨等病症;心气不足、心火上扰所致的癫狂、健忘、遗精等病症;各种原因所致的羸瘦虚损。
膏肓这个穴位比较隐蔽,针不方便扎进去,手也难以按到,想要活动膏肓,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艾灸和自我锻炼。
取穴方法:膏肓穴是人体膀胱经上的一个大穴,在后背肩胛骨旁。取穴时,病人坐位,双手交叉紧抱双肩,肘关节贴近胸前,将肩胛骨打开,从大椎穴向下找到第四胸椎棘突下,再旁开三寸处。
艾灸膏肓穴,可以把最深层的风寒湿毒瘀血灸出来。
艾灸膏肓穴的疗效很明显,也会让人很愿意去做:艾灸三两天肚子会咕咕响,气很足;
体质偏寒的,可能有排寒反应,比如肚子或腿发凉。还有的可能会发汗或嗝气。
如果灸一个星期,一点动静都没用,说明身体很干净。
艾灸方法:最佳方法当然是直接灸或者隔姜灸;如果艾友们自己艾灸不方便,那么可以在这里扣上竹制艾灸盒,左右各艾灸30分钟,一周3次,做做保健灸。
还有喜欢撞墙的艾友,就多撞这里好了。
运动膏肓穴,除去一身疾由于膏肓穴位比较隐蔽,刮痧渗透不进去,手也无法按到,最好的刺激方法除了艾灸,还有锻炼!且古医书中也曾有“运动膏肓穴,除一身疾”的说法。双肩旋转法防治心、肺疾病两手自然下垂,中指贴住大腿两侧的“风市穴”,以肩为轴,双肩一起往前转动10次,这就是在“开膏肓”;然后,仍旧以肩为轴,两肩往后转动10次,这就是在“合膏肓”。
也可用下面的旋转法“开合膏肓”,方法就是,把双手放在肩膀上,进行旋转,先向前旋转,然后向后旋转。
这个动作可以把膏肓活动开,充分松开肩背部,长期练习,能有效解决肩背痛的问题;而反复的前后拉伸又能使胸腔得到扩张,这也能有效防治心、肺疾病。
像扇子一样开合肩背疼痛明显减轻把后背像扇子那样打开和收紧,可让周身清爽,肩背疼痛明显减轻。
这个动作很简单,坐在椅子上,手放在椅子的扶手上,把后背像扇子一样向前打开,停一会儿,再慢慢挺胸,收紧后背,往后挤压脊柱。如此反复几遍。
两脚平行站立,两膝微曲,腰直,胸平,两手握拳,两臂缓缓抬起到胸前与肩平,然后用力向后拉至极限,使肩胛骨尽量向脊柱靠拢,挤压两侧膏肓穴,略停1至2秒钟,再恢复原姿态。
后拉时深吸气,回收时呼气,动作在水平面缓慢进行,动作到位,使背后有酸胀、出汗的感觉。
这个动作可打开和挤压膏肓,做完几次后,人会感觉周身清爽,肩背疼痛明显减轻。
“反拳捶脊”疏通血脉缓解肩背痛,疏通血脉具体的做法是:把手放在人体背部,反拳沿着脊柱敲打。这样做可以把膏肓振开,又叫振髓法。
久坐后可依此法经常敲打自己的背部,缓解肩背痛,疏通血脉。
这些方法既可益寿延年,还对肩周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颈椎病、乳腺增生等都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看了此文大家要学会自己锻炼膏肓穴,远离大病恶疾,防治百病就靠它了!记得推荐给好友们都看看~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千万别让所谓“科学”束缚了中医的发展。一起为中医呐喊加油助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