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
1.病毒性肝炎:乙肝为我国最常见的导致肝硬化的病因(乙肝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丙肝和丁肝也可导致。甲肝和戊肝不导致肝硬化。
2.慢性酒精中毒:国外最常见的导致肝硬化的病因。
二、发病机制:
1.肝细胞坏死。
2.再生结节形成。
3.纤维间隔形成:主要是肝星形细胞参与,其次是Kupffer细胞。
4.假小叶形成:肝硬化的典型病理特征。
5.门脉高压症。
三、临床表现:
1.可分为两期:代偿期与失代偿期。
2.肝早期肿大,晚期缩小。脾全程肿大。
3.肝功能减退:消化吸收不良;营养不良;黄疸;出血和贫血;内分泌失调;不规则低热与低清蛋白血症。
4.雌激素,促黑素,抗利尿激素与醛固酮含量增高;雄激素,糖皮质激素与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
5.门脉高压症:最常见的表现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还可见腹壁静脉曲张,痔静脉曲张,Retzius静脉曲张。
6.腹腔积液:产生的原因有:①门脉高压导致静水压增高而产生漏出液。②低蛋白血症。③肾血流量减少,RAAS激活,水钠潴留。④醛固酮增加导致水钠潴留。⑤肝淋巴量增加。
四、并发症:
1.消化道出血: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可由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最常见),消化性溃疡和门脉高压性胃肠病导致。
2.胆石症:发生率30%。与胆汁酸分泌减少;胆系感染;胆红素分泌增加和排空障碍有关。
3.感染:最常见的为自发性腹膜炎,常见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菌。还可见胆道感染和肺部,肠道以及尿路感染。
4.肝性脑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最常见的死因。
5.门脉血栓或海绵样变:表现为脾迅速增大,腹水迅速增多与腹胀明显。
6.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表现为低钠,低钾,低氯,碱中毒。
7.肝肾综合征:大量腹水导致血容量下降,肾血管收缩,GFR下降;多种扩血管物质灭活减少以及腹内压增大所导致的功能性肾衰。表现为血肌酐>μmol/L。特征为尿量减少,氮质血症,稀释性低钠血症与尿钠减少。
8.肝肺综合征:肝硬化基础上,排除原发心肺疾病后出现的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常表现为严重肝病,肺血管扩张和低氧血症三联征。预后差。
9.原发性肝癌:常表现为肝区疼痛,肝大,血性腹水和无法解释的发热。
五、治疗:
1.治疗目的:
①代偿期的治疗目的是延缓肝功失代偿,预防肝细胞癌和争取逆转病变。
②失代偿期的治疗目的是改善肝功,治疗并发症,延缓或减少对肝移植需求。
2.保护或改善肝功:
①去除或减轻病因:抗肝炎病毒治疗等(失代偿期禁用干扰素)。
②慎用损伤肝脏的药物。
③维护肠内营养。
④护肝。
3.腹腔积液的治疗:
①限制水钠摄入。
②利尿:呋塞米联合螺内酯。
③进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可降低门脉压,增加肾灌注,但是容易诱发肝性脑病。
④排放腹腔积液与输注清蛋白:一般每放ml腹腔积液,输注清蛋白8g。易诱发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
⑤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选用肝毒性小,主要针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并兼顾革兰氏阳性球菌的抗生素,如头孢哌酮和喹诺酮类。
4.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
①药物治疗:首选生长抑素,奥曲肽。
②内镜治疗:适用于单纯食管静脉曲张不伴胃底静脉曲张者。
③TIPS:适用于肝功能<Child-Pugh评分B者。
④气囊压迫止血。
5.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预防:
①一级预防: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但是未破裂出血者。包括对因治疗,非选择性β受体拮抗剂和内径结扎治疗。
②二级预防:用于发生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包括TIPS,内镜下栓塞曲张静脉的断流术;部分脾动脉栓塞;与一级预防相同的药物。
6.胆石症:内科治疗为主,尤其是肝功Child-PughC级者,尽量避免手术。
7.感染:一旦疑诊,马上开始经验治疗。选用广谱,足量,肝肾毒性小的药物。
END
糖霜Fr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