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是肝硬化的最主要病因,约占所有肝硬化的近80%。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肝硬化失代偿及肝细胞癌的发生率,从而改善其临床结局。为了解真实世界环境中我国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特征和抗病毒治疗模式及其变迁情况,我国多名专家基于中国消除乙肝临床科研平台数据库(CR‐HepB系统)进行了研究,并分析其变化趋势。其研究报道在《肝脏》杂志上,部分重点内容如下。
01研究方法及对象从CR‐HepB系统提取历年相关数据,描述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病毒学、血液学、生化、治疗用药信息,分析患者年龄、HBV检出率和治疗率、及药物治疗等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共纳入例CR‐HepB注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代偿期患者例(38.2%),失代偿期患者例(52.3%),未明确区分代偿或失代偿期患者例(9.5%)。肝硬化患者中位年龄为51岁,男性比例超过70%,HBeAg阳性率37.9%。
02结果乙型肝炎硬化患者年龄特点根据诊断时间将患者分为年前、‐年及年以后3个阶段。CR‐HepB注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多集中于40~59岁年龄组。自年至年,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时年龄≥50岁者由45.6%升至57.9%,乙型肝炎患者诊断为肝硬化时的年龄在逐渐增加。HBeAg阳性率由47.4%降至35.8%,呈逐渐降低趋势,而失代偿率略有增高。
不同时段诊断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年龄、失代偿率和HBeAg阳性率A.年龄组构成比变化
B.失代偿率及HBeAg阳性率
患者HBVDNA检出率和治疗率
随时间的推移,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DNA检出率呈下降趋势,而抗病毒治疗率呈升高趋势。
不同年代未治疗和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
HBVDNA检出率(A)和治疗率(B)的变化
NAs治疗模式变化情况随时间推移,指南推荐首选药物如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使用比例大幅增加。从年前至今,恩替卡韦使用率由39.7%增至83.7%,替诺福韦酯由2.2%增至9.1%,一线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选用比例由41.9%升至92.8%。其他核苷(酸)类似物药物使用比例由58.1%降至7.2%。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核苷(酸)类似物药物治疗模式变化情况
03结论乙型肝炎患者诊断为肝硬化时的年龄逐渐增大,可能主要与我国人群中慢性乙型肝炎感染率不断降低有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肝硬化患者发生失代偿风险有所增高。根据以往文献报道,50岁以后女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进展加快,可能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有关。
随时间推移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DNA检出率逐渐降低,这可能与抗病毒治疗率不断提高有关。
目前,国内外均推荐首选高效低耐药的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酯。随着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发布修订,临床医生对首选高效低耐药抗病毒药物的重要性认识不断提高。同时,医保报销目录的不断完善大幅度降低了一线抗乙型肝炎药物的价格,使得目前核苷(酸)类似物药物中恩替卡韦使用率高于80%,替诺福韦酯使用率自年后明显增加。且有大量研究证实,这两种药物均能明显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远期临床结局。
总的来说,近10年来我国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病年龄逐渐增高、HBeAg阳性率逐渐降低、而一线抗病毒药物选择率不断提高。专家们表示,期望随着CR-HepB数据质量的不断提高,能够提供更多抗病毒治疗药物改善肝硬化患者临床结局的真实世界证据。(如需更多详细内容,请查阅原文)
原文:
孔媛媛,尤红,贾继东,等.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抗病毒治疗模式变化[J].肝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