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简介由瑞金感染科提供
首都医科医院的贾继东教授作了关于肝细胞癌分子分型进展的精彩报告。贾继东教授首先指出肝癌在我国及全世界范围内高发,年全球肿瘤统计肝细胞癌占全部肿瘤的4.7%,位列第6,死亡人数占8.2%,位列第4;而在我国的肝癌发生率位列第4位,死亡人数位列第2位。
贾继东教授进一步指出肝癌的危险因素,包括各种慢性肝病如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或非酒精性肝病导致肝硬化。病毒性肝炎人口基数大,且酒精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逐步增加成为肝癌发生越来越重要的危险因素。随着肝脏受到逐步的损伤导致的慢性炎症坏死和凋亡,从而出现DNA损伤,通过一系列表观遗传学改变如甲基化,导致肝细胞,免疫系统和血管等一系列改变。与此同时基因组亦有改变,如基因突变,缺失等,导致正常肝脏发展为肝纤维化,继而发展为早期肝癌,晚期肝癌。此过程具有长期,多因素,多途径,多基因的特点。
肝癌进展过程具有基因突变累积过程,左侧在全世界普遍存在的基因突变积累过程,右侧为特殊地区基因突变积累过程。随后贾教授介绍了肝癌发生的两种途径:肝硬化途径和非肝硬化途径。肝硬化途径:男性,高龄,活动性病毒性感染等危险因素下,相关基因使细胞不断增殖,出现低度和高度不典型增生逐渐积累,每一步均有叠加效应,逐渐形成早期肝癌,而癌基因突变如p53,导致发展为晚期肝癌。非肝硬化途径:例如肝纤维瘤基础上获得相关基因突变发展为肝癌,乙肝患者也有少部分不经肝硬化而发展为肝癌。目前的临床肝癌分级分期尚可完善,可根据肿瘤大小数目形态部位,肝脏功能分级及体能状态分为极早期、早期、中期、晚期,终末期。通过不同的分期给予不同治疗,如早期和极早期可进行手术切除,消融等,中期可进行放射介入治疗,晚期可进行全身治疗如靶向治疗。虽然利用分级以及一系列的治疗手段能够较为完善的满足临床需求,但忽略了较多肿瘤特征,且肝癌的治疗亦尚待完善,如靶向治疗的一线,二线治疗,选择药物尚没有分子学证据等。目前有相关报道提出联合免疫检查点治疗抗血管生成如PD-1联合索拉菲尼等使血管恢复正常,消灭肿瘤细胞,但三期临床试验显示:目前治疗无临床优势者较多(红色),临床优势者较少(蓝色)。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HCC异质性较强,肿瘤内单个肿块间的基因突变累积甚至也不同,肿瘤复发转移基因突变也不同等原因导致的,因而可以通过对肿瘤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来证明其原因。
而利用基因组和表观遗传学改变,可将肝癌分为增殖型和非增殖型,增值型分化较低,预后较差;非增值型分化较高,预后较好。同时亦可根据免疫进行分型:高免疫型预后较差,低免疫型预后较好。
最后贾继东教授指出,现已有研究从体外模型,动物模型,细胞模型的表观遗传学研究对肝癌进行筛查,但我们仍然还需在肿瘤的表观遗传学,基因组研究方面积累资料找到和患者疗效的关系,指导个体化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