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先生,43岁,“乙肝”史20余年。今年体检时彩超提示:肝脏实质回声增粗,边缘变钝;门静脉增宽,1.2cm;脾脏测值增大,12.5cm。特来门诊咨询。进一步检查:乙肝两对半:HBsAg(+)、HBeAg(+)、anti-HBc(+),即“大三阳”。HBVDNA:5.6×10^7IU/mL。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36IU/L,谷草转氨酶(AST)28IU/L,谷氨酰转肽酶(GGT)65IU/L,前白蛋白mg/L(正常值:~mg/L),胆碱酯酶(CHE)IU/L(正常值:~IU/L)。肝脏瞬时弹性回声测定提示:肝硬度值(FibroScan)18.3kPa,达到“肝硬化”标准。CT检查亦提示“肝硬化”,但未发现肝脏占位。
结合彩超、肝硬度测定、肝脏CT等多种检查结果,“肝硬化”诊断是确定无误的。那么,下一步该如何处理?是不是要启动抗病毒治疗呢?
柯先生存在多年乙肝史,当然,肝硬化病因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乙肝了。但认真研读一下肝功能报告,可以发现柯先生的胆碱酯酶还在正常范围内,前白蛋白也仅轻微下降。慢性乙肝、丙肝由于肝细胞因受免疫细胞攻击而溶解破坏,导致肝脏实质细胞减少,并引发肝内炎症,造成最终的肝纤维化、肝硬化。胆碱酯酶、前白蛋白均在肝脏合成。故当存在慢性乙肝、丙肝等造成肝实质损伤因素时,胆碱酯酶、前白蛋白都会有比较明显的下降(参见:典型病例一)。而柯先生胆碱酯酶、前白蛋白高得有些异乎寻常,这提示我们要进一步排除其他不以肝实质损伤为主要表现的病因。这些其他病因中,最常见的就是血管性因素,常见的有Budd-Chiari综合征(肝静脉狭窄所致肝硬化),较少见的有特发性门脉高压症等。肝静脉狭窄可引起肝血窦瘀血扩张,久而久之即可造成肝纤维化、肝硬化。
我们从最常见的Budd-Chiari综合征入手,专门请富有经验的超声专家进行肝静脉、下腔静脉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提示符合Budd-Chiari综合征。最终柯先生被转到介入科进行后续的球囊扩张术,恢复良好。
这个病例非常容易被当作乙型肝炎肝硬化来治疗。这提醒我们,即使存在乙肝、丙肝这些最显而易见的肝硬化病因,也要全面判读患者的检验、检查结果,并且注意排除其他原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