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附近花园遛娃时
我们常常能看到
孩子们在扎堆玩耍
而大人们通常都在聊育儿经
battle娃的场景
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以前老一辈人总说
“小孩子长得越胖,越有福气”
于是,大家的潜意识里
就希望娃吃得越多越好
好像娃瘦小,就是没养好
事实真是如此吗?
(案例源医院)
由于11岁的小智(化名)在学校体检结果“亮起了红灯”:医生发现他的转氨酶升高,医院进一步检查肝脏。于是,小医院检查。
没想到,在医院做完肝脏B超后,检查结果令人震惊!B超结果显示:中度脂肪肝,肝脏右叶最大斜径mm。
孩子才10岁就有中度脂肪肝......也就是说,小智的的肝脏比正常肝脏要大!
考虑到B超对于肝病诊断有局限性,医生建议小智做肝穿刺(即肝活检),以便更准确地探查病情。
但小智出于害怕等因素,拒绝了进一步的检查。
就这样过了一年,医院复查时,发现原本的中度脂肪肝变成了轻度脂肪肝。
看起来一切都往好的方向发展,可是,医生却发现小智这一年时间胖了不少,而且家长也反映小智在疫情期间并没有怎么运动......
脂肪肝就这样降级了?
(左:小智右:小智父亲)
在医生的再三建议以及小智父母的鼓励下,小智终于做了肝穿刺。
结果一出,所有人晴天霹雳——
小智的病理报告显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伴肝硬化,肝硬化等级是S3-4,属于重度肝硬化。
拿到结果的家长瞬间崩溃,他们怎么也没想到,11岁的孩子竟然会得重度肝硬化。虽然孩子的情况比较重,但积极配合治疗还是有逆转的余地!
据小智家长介绍,孩子从小就胃口好,一顿能吃2-3碗白米饭,爱吃红烧肉等荤菜,也喜欢吃重油重盐的食物,每一顿都要吃到撑才罢休,结果孩子越吃越胖。
很多家长都忽略了孩子吃饭这件“小事”,认为孩子白白胖胖的才健康,吃得越多越好,其实恰恰相反。
肥胖是各种慢性病的发病动机,无论大人小孩都一样!
一般而言,肥胖的过程是先“胖到肝”,再“胖到腰”,最后是整体的体重超标,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胖子。
而“胖到肝”上,可就不是一件好事儿,如果不加制止,会有这样一个规律:
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硬化→肝癌
所以,家长们一昧地追求“白白胖胖”的想法是不对的,应该给孩子养成健康饮食的习惯,再者说,如果孩子长期吃得过饱,带来的伤害可不小——
①给胃部带来负担
孩子的五脏六腑本身功能就比较薄弱,家长通过食物把孩子的胃撑大,长期处于扩张的状态,就会减弱胃的伸缩功能,胃壁变薄,就会损害胃的功能。
食物过量,脾的运化也有压力,消化不了,长期下来就变成食积,这也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不爱吃饭,更显消瘦了。
②肥胖
吃得过多,能量过剩就会导致肥胖,肥胖会对孩子以后的健康带来隐患,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而且肥胖会导致性早熟,发育过早,对孩子身心有一定的影响。
③影响脑部发育
如果孩子吃得太饱,就会加重消化器官的工作负担,大脑中主管胃肠消化的区域兴奋时间过多,必然引起语言、思维、记忆、想象等大脑智能区域的抑制,大脑智力发育会受到影响。
孩子虽然长身体,但也不建议吃太撑。尤其是要避免过多热量摄入,少食高糖、高脂肪食品。
孩子味觉适应力在4岁前是关键时期,过了7岁味觉便成熟。因此,这段时间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习惯很重要,比如少油、少盐、少糖等。
而判断孩子是否吃得够,最好的方法,就是第二天看孩子的消化情况。
看看孩子是否有口气,大便正常不正常,舌苔的情况是否良好,晚上能否睡得安稳,通过这四个方面来判断孩子的消化情况。
消化好了,再在标准上去衡量加减。尤其是孩子消化不好的时候,家长不能一味地定时定量,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去调节。
-End-
来源丨健康广东、医院、许尤佳育儿
编辑丨龙华妇幼健康
动图来源
soo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