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是一个病理过程,由于肝脏受到重复或长期的损伤、或炎症,从而导致大量瘢痕组织的形成。与健康的肝细胞不同,瘢痕组织细胞不能自我修复或发挥其他功能。因此,纤维化会使肝功能整体受损,影响肝脏的再生能力。纤维化产生的瘢痕组织也会阻断或限制肝脏内的血液流动,使健康的肝细胞得不到营养供应,最终死亡,进一步产生更多的瘢痕组织。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常见如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酒精性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肝豆状核变性等)引起慢性反复肝损伤后的疤痕修复反应,病理表现为肝脏细胞外基质的弥漫性过度沉积,有功能的肝脏实质被疤痕组织进行性替代。肝纤维化是可逆的,这一点已在多种慢性肝病患者和动物模型中获得证实。其逆转机制包括基质降解与肌成纤维细胞(MFC)/肝星状细胞(HSC)凋亡。影响肝纤维化的可逆性因素包括:
①肝损伤和纤维化的时间;②瘢痕中细胞成分的含量和类型;③瘢痕交联程度;④纤维化间隔的厚度;⑤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及其组织抑制剂(TIMP)间的平衡;⑥其他,如遗传决定因素等。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引起慢性反复肝损伤后的疤痕修复反应,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发生的早期、可逆阶段,肝脏储备功能尚未明显受损。随着肝纤维化进展为肝硬化,肝脏相关死亡率也随之增加。有效的病因治疗比如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经过规范驱铜后大多数可以实现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逆转。可见,在肝纤维化治疗方面,病因治疗是首要策略,但仍有部分患者在病因控制基础上发生疾病进展。由于纤维化形成是由多种细胞、细胞因子、调控通路参与的复杂过程,目前抗纤维化新药靶点主要包括肝星状细胞调控、细胞外基质调控、单核巨噬细胞调控保护肝细胞等。肝纤维化的治疗往往包括祛除病因、改变生活方式和服用某些药物,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措施可逆转轻至中度肝纤维化。当患者并未接受治疗,使炎症持续,则肝纤维化会发展为更严重的肝脏疾病。从目前肝纤维化的治疗研究进展来看,中草药治疗是很好的发展机遇。目前的病因研究和治疗证实了肝纤维化是可逆转的病变,并且对其疗效评价有一套较为公认的评价标准。在中国,中草药抗肝纤维化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并且临床实践研究也表明,中药对逆转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效果。肝硬化是肝纤维化进展的结果,肝组织结构和临床表现上出现更显著的异常,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血管异常和结构破坏:肝硬化时肝脏发生肝窦毛细血管化和门体分流,这是引起门静脉高压的病理生理基础,也是肝硬化不可逆的重要因素和标志;(2)显著肝功能失代偿和出现并发症:如反映肝脏合成功能障碍的表现(前)白蛋白水平降低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以及发生腹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细胞癌等肝硬化并发症,是临床显著的晚期肝硬化标志和诊断依据;(3)肝癌发生风险增加:肝癌的发生是导致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约70%~90%的肝细胞癌患者有肝硬化基础,而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癌的5年累积发生率根据病因不同可达5%~30%。综上所述,在肝纤维化/肝硬化逆转的时代,对于逆转的组织学评价、无创评价、抗纤维化治疗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是肝纤维化逆转“金标准”的进一步完善,探究更准确、敏感的无创评价指标,探索更有效的抗肝纤维化药物靶点是当下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