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4日周日阴
肝病日久易硬化,软肝利胆效不差
肝硬化,可谓是肝病之中的顽疾,在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发病原因多是由慢性肝炎发展而来,如果乙肝进展为肝硬化,那就需要格外谨慎了。
中医在治疗肝硬化方面,经验成熟,优势突出,我的师父陕西、广西两省名中医,原第四*医大学王三虎教授创立的“软肝利胆汤”就疗效卓著,久试久验。我在临床治疗肝病当中,常以此方做底方,加减化裁,每收良效!
年11月5日,患者王先生,58岁,医院诊断,肝硬化,B超提示,肝门静脉主干内径1.29cm,脾脏长约14cm,肋间厚约4.3cm,脾门静脉内径约0.96cm。总胆红素30.2,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67,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65,碱性磷酸酶(ALP),r谷氨酰基转移酶(GGT),自觉疲乏无力,易汗出,口干,怕冷,小便频,大便稀,每日3-4次,口唇出血,舌质暗,苔白厚腻,脉弦。
辩证:肝郁脾虚,瘀浊阻滞,寒热错杂,肝络受损。
给予软肝利胆汤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柴胡12克,黄芩12克,干姜10克,天花粉15克,桂枝12克,炙甘草6克,生牡蛎30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丹参12克,五味子10克,炙鳖甲20克,赤芍12克,茵陈20克,炒白术12克,垂盆草30克,7剂。
二诊乏力减轻。上方为一诊方药,此后均依此方为底,随症加减,延用至今,中间也曾有短期停药,但自觉良好。
近日复查,彩超:肝门静脉内径1.3cm,脾门静脉内径0.6cm,脾长13.3cm,肋间厚3.4cm。肝功能及生化指标大致恢复正常。诸症好转,小便如常,大便日一次,口唇无出血。
按语:治疗肝硬化,师父之所以用软肝利胆汤命名,其用药导向在于,可疏、可散、可软,本方的用药思想也在于此。柴胡,疏肝解郁,畅达气机;黄芩,清肝经郁结之热;丹参、赤芍,鳖甲、生牡蛎、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茯苓、白术,此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干姜,温运脾阳;茵陈,祛湿浊;桂枝,通肝络;天花粉,养阴润燥,强壮机体;五味子,益肝补肾;炙甘草,调和众药。
肝硬化是西医的诊断名称,而中医学当中的胁痛积聚`鼓胀等。鼓胀是指腹部胀大如鼓,状如蛙腹,其形象的比喻,正是对肝硬化腹水的总体描述,认为是肝病日久,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等为病机。现代医学认为是肝细胞长期受损,而出现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原有的结构受到破坏,框架塌陷,血管变形,肝内的血液循环障碍,使正常的肝小叶转变成了假小叶,无法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肝细胞受损,细胞当中的各种酶释放入血,就出现了ALT,AST等增高,胆红素的排泄转运障碍,就会出现了黄疸指数增高等等。治疗以保肝降酶为主。我最初是西医出身,在系统学习了中医之后,临床上还常常是先入为主,总是想把中医的病与西医的病对照,试图在不同理解当中,达到高度统一,相对融合。
师父说软肝利胆汤以柴胡为君,可疏利三焦气机,是软肝利胆的前提。现代医学对柴胡研究证实,柴胡当中所含有的柴胡皂苷,有很好的保肝降酶作用,鳖甲当中的寡肽类化合物,有抗肝纤维化作用,垂盆草中的氨基酸、糖类、黄酮类、三萜类及垂盆草苷,具有抑制炎性渗出,减少肝细胞损伤的作用,可使血清转氨酶降低等等。据证加五味子,其含有的木脂素,有机酸等能够降低肝损伤,西医临床常用的保肝降酶药,联苯双脂,就是五味子当中的提取物,它不单保肝,同时还有促使肝细胞再生的作用。方用丹参及其它活血之品,可改善肝脏血液循环,促进坍塌结构修复。方解加药解,中西对照,古为今用,更让我对师父的软肝利胆汤用药之巧妙而赞叹不已!
观本例患者肝功能及生化指标基本恢复正常,身体不适明显缓解,但彩超当中的肝门静脉无变化,而脾门静脉内径有所回缩,脾脏缩小。这也正是肝内阻力降低,结构改善,病情向愈的提示,人常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此处之变,可谓“逆水行舟,不退则进”!也许业内同道对此类疾病会处理得更完美。而本次发文之目的,只为了讲述跟师学习的心得体会,如有偏颇之处,敬请批评指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