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biliarycirrhosis,PBC)是一种慢性肝内胆汁瘀积性疾病,在病理学上表现为进行性、非化脓性、破坏性胆管炎,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本病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年龄以50~60岁居多,极少有年轻患者。
中医古籍中并无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名的记载,现代医家治疗此病多从黄疸论之。历代医家对黄疸亦有不同的认识。《丹溪心法》“黄疸乃脾胃积有湿热所致,当究其所因,分利为先”,提出在黄疸的诸多致病因素中,湿邪最为重要,所谓“无湿不发黄”;《景岳全书》亦指出“阳黄证多以脾湿不流,郁热所致,必须清火邪,利小水,火清则溺自清,溺清则黄自退”。《景岳全书》认为阴黄证若出现气血衰败,宜温补脾肾,使“血气复则黄必尽退”,并辟四君、理中、六味等治脾胃诸方治黄疸之大法,将茯苓、白术、神曲、半夏等入脾胃之药广泛用于黄疸论治中。由此可见,湿、热、瘀及体虚是黄疸发生的主要因素,其病位在肝、胆、脾、胃、肾,病机以虚实夹杂为主。
一、虚《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记载:“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可见此年龄段的女性存在肝肾亏虚,肾气不足,从而导致气化失司,无力推动血行,久则成瘀。先天性不足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发生的独特病因,认为正气不足是本病发生、发展的始动因素,运用健运脾胃、补益气血扶正驱邪。本虚是PBC的主要病因,日久则瘀血阻络,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二、湿热《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记载:“溽暑湿热相搏,争于左之上,民病黄瘅而为跗肿。”最早提出了湿热之邪为黄疸的病因。苏春芝认为,湿热内蕴是PBC发生的始动因素,正气虚损是中间环节,瘀血内结是最终产物,其病机贯穿浊毒内壅→正气虚损→瘀血内结这一主线。近代医家朱德增认为湿、热、瘀、毒为肝内胆汁瘀积的基本病机,其病机演变多由湿热熏蒸,蕴结肝胆,瘀阻血络,脉道不通而致胆汁排泌不畅;或因热毒入侵,耗伤营血,熏灼肝胆,胆液渗溢于肌肤,发为黄疸。
三、瘀肝脏以血为本,以气为用。叶天士云“起病气结在经,久病血瘀入络”,可见瘀贯穿于本病始终。有研究结果表明,PBC患者中肝血瘀证者占84.5%,且其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密切的关系。血瘀络阻是PBC发生不可忽视的始动因素之一。
编辑:侯鸿宇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临床学院研究生,师从风湿病专家吕新亮教授,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风湿免疫病。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