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一种慢性进行性肝病,长期的损伤会造成肝脏质地变硬,肝脏结构破坏,肝细胞坏死,形成肝纤维化,最终导致肝脏失去功能。现在肝硬化的发病如此常见,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临床研究发现有八大原因会造成肝硬化。
1、病毒性肝炎这是引起肝硬化最常见的原因。研究显示有60%-80%的肝硬化是由病毒性肝炎引起的,其中最常见的是乙肝和丙肝。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长期饮酒导致的肝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酒精会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长期饮用会导致肝纤维化最终发展为肝硬化,目前酒精中毒已经成为我国肝硬化的第二大原因。
3、血吸虫病血吸虫感染人体后主要栖息在门静脉中,虫卵会沉积于门静脉的分支中引起肝纤维化,晚期引起肝硬化,血吸虫病主要发生在我国的南方地区。现今随着血吸虫的防治,患病率也随之下降。
4、肝静脉回流受阻肝以上的部位的病变会引起肝静脉回流受阻,常继发肝纤维化,最终导致肝硬化。常见于缩窄性心包炎,右心功能不全等情况。
肝内或是肝外胆管阻塞时,引起胆汁淤积,高浓度胆酸和胆红素可损伤肝细胞,最终形成肝硬化。在我国较少见。
6、遗传代谢性疾病由于铁的沉积过多而引起的血色病;铜沉积引起的肝豆状核变性;囊性纤维化,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均可引起肝硬化。
7、其他药物及毒物引起的肝硬化,像狗舌草等一些植物药因含野百合碱而中毒,可引起肝小静脉闭塞病,最终可致肝硬化。
8、隐源性肝硬化有部分患者是不明病因导致的肝硬化,像这样的统称为隐源性肝硬化。
为响应国家《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本号提供的疾病常识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须来院面诊。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在线预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纤维化学组在曾民德、王泰玲和王宝恩等教授组织下,制订了《肝纤维化诊断及疗效评估共识》,该共识对指导临床医师开展肝纤维化诊治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近年来,肝纤维化基础和临床及其认识方面获得不少进展,为此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本领域相关专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肝纤维化诊断及治疗共识(年)》,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医师进行合理的诊断和治疗肝纤维化。随着肝纤维化诊断和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本共识将适时更新。
本共识采用共识分级的评估、制订和评价(GRADE)系统,对循证医学证据质量和共识级别(表1,2)进行评估。在形成共识时,不仅考虑到证据质量,还要权衡干预的利弊与负担、患者偏好与价值观的可变性,以及资源合理利用、推荐措施的公平性与可实施性等。
1.肝纤维化诊断和评估
1.1肝活检组织病理学
目前,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仍是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为进一步降低肝活检的风险,建议需严格把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并推荐在影像学引导下的肝活检。当存在腹水、凝血功能异常或PLT60×10^9/L时,经皮肝活检的风险较大,此时可选择经颈静脉肝活检。此外,在组织病理学诊断方面尚存在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差异。
1.1.1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的基本要求
粗针穿刺(最好用16G),标本长度须在1.0cm以上(1.5~2.5cm),至少在镜下包括6个以上汇管区。肝穿刺标本应作连续切片,常规作苏木精-伊红、网状纤维和(或)Masson三色染色,以准确判断肝组织内炎症活动度、结构改变及纤维化程度,并根据需要增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或病毒的抗原或核酸原位杂交检测,以及聚合酶链反应法、酶学和金属含量检测等,以进一步满足基础和临床研究以及评估药物治疗效果的需要。
1.1.2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
目前常用的有Scheuer、METAVIR以及Ishak评分系统。表3和表4列出4个评分系统关联性及优缺点并进行了比较,这些评分系统均重视纤维间隔(桥接纤维化)的出现对病变进程的判断意义。组织学分期按S0~S4区分。S0为无纤维化;S1为轻度纤维化;S2为中度纤维化;S3为进展期肝纤维化;S4为肝硬化。目前,临床病理学分期诊断中,普遍注重判别有无显著纤维化的意义,以S0-1表示无显著纤维化,以纤维间隔或桥接纤维化出现,即Scheuer和METAVIR≥S2或Ishak≥S3定义为显著纤维化(SF),Scheuer和METAVIR≥S3或IshakS4定义为进展期肝纤维化(AF)。
年,国内学者以Scheuer评分系统为基础修订了慢性肝炎的病理学诊断标准(表5),并在临床广泛应用。近期有学者提出了评估肝纤维化/肝硬化逆转的病理学新分类,称为P-I-R分类,该分类对有纤维间隔(Ishak≥3期)作了进一步分析,根据纤维间隔的所占比例不同,将肝纤维化分为进展型(P)、逆转型(R)和不确定型(I)三类,并且进一步提出了肝纤维化评价新标准,即“北京标准”,可细分出具有纤维化逆转趋势的患者,是对传统肝纤维化分期标准的有益补充,在组织学上进一步明确了肝纤维化逆转的定义。
1.1.3图像分析对肝组织进行定量评估
略。
1.1.4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局限性
略。
推荐意见1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A1)。肝组织标本长度须1.0cm以上(1.5~2.5cm),至少在镜下包括6个以上汇管区(B1)。
推荐意见2
临床上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病理学诊断采用Scheuer评分系统,药物治疗前后肝纤维化疗效评估应采用Ishak评分系统(B1)。必要时应用图像分析对肝组织进行纤维化定量评估(B2)。
1.2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
推荐意见3
HVPG与进展期肝纤维化程度相关,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诊断和危险分层的金标准,其标准化检测及无创替代技术在肝硬化治疗目标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B1)。
1.3血液生物化学指标
目前,尚缺乏血清特异性肝纤维化诊断指标。单一血液指标对肝纤维化评估作用有限,联合检测和评估可提高诊断价值。目前,已对数个以血液学检查结果为参数的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模型进行了评价,部分模型诊断价值较高(表6),无创诊断模型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肝活检,可减少约30%~40%的肝活检需要。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诊断模型大多来自慢性乙型肝炎(CHB)和CHC,且只对无纤维化或有极重度纤维化的患者有价值,对中间程度肝纤维化和其他原因所致的肝纤维化分期的预测价值尚不尽人意。目前,较简单且有临床应用价值的主要有APRI[APRI=AST×/PLT]和FIB-4[FIB-4=(年龄×AST)/(PLT×ALT1/2)]。APRI指数的构建源于CHC患者,成人APRI≥2预示发生肝硬化,APRI1用于排除肝硬化,近年研究结果显示,该指数对CHB诊断价值并不高。FIB-4可用于CHB患者,≥3.25用于诊断METAVIR≥F3,FIB-41.45用于排除METAVIR≥F3的诊断效能较高。
推荐意见4
目前尚缺乏准确性高的肝纤维化血液学诊断指标,FIB-4和APRI等对诊断有一定的帮助,可减少约30%~40%的肝活检需要(B2)。
1.4影像学评估
1.4.1超声
略。
1.4.2CT和MRI
略。
推荐意见5
常规超声、CT、MRI在早期肝纤维化无特征性发现,对肝纤维化早期诊断意义不大,但有助于诊断肝硬化和发现肝占位(C2)
1.4.3弹性成像
1.4.3.1瞬时弹性成像(TE)
TE是一种较新的无创性诊断肝纤维化技术,通过测定肝脏的弹性评估肝纤维化程度,目前已在临床应用的是FibroScan和FibroTouch。基本原理为利用特殊探头震动产生一个瞬时低频脉冲,使肝组织产生瞬间位移和剪切波,跟踪并采集剪切波可获得组织弹性模量,通过肝硬度测定(LSM)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剪切波速度越大,LSM值越高,检测区内肝组织越硬。
推荐意见6
在CHB患者中,胆红素正常、ALT5×ULN的CHB患者LSM≥17.0kPa时考虑肝硬化,LSM≥12.4kPa(1×ULNALT2×ULN时10.6kPa)考虑进展期肝纤维化;LSM10.6kPa排除肝硬化可能;LSM≥9.4kPa考虑显著肝纤维化;LSM7.4kPa排除进展期肝纤维化;LSM在7.4~9.4kPa的患者如无法确定临床决策,考虑肝活检;胆红素异常患者应进行动态评估(A1)。
胆红素、ALT正常的CHB患者LSM≥12.0kPa考虑肝硬化,LSM≥9.0kPa考虑进展期肝纤维化,LSM9.0kPa排除肝硬化,LSM6.0kPa排除进展期肝纤维化,LSM在6.0~9.0kPa者如无法决定临床决策,考虑肝活检(B1)。
推荐意见7
CHC患者LSM≥14.6kPa考虑肝硬化,LSM10.0kPa可排除肝硬化;LSM7.3kPa排除进展期肝纤维化,目前缺乏进展期肝纤维化、显著肝纤维化的可靠诊断界值(A1)。
推荐意见8
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LSM≥15.0kPa考虑肝硬化,LSM≥11.0kPa考虑进展期肝纤维化,LSM10.0kPa考虑排除肝硬化,LSM8.0kPa考虑排除进展期纤维化;LSM处于8.0~11.0kPa的患者需接受肝活检以明确肝纤维化状态(B2)。
酒精性肝病患者LSM≥20.0kPa考虑肝硬化,LSM12.5kPa排除肝硬化,LSM9.5kPa排除进展期肝纤维化(C2)。
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纤维化诊断界值参照ALT2×ULN的CHB的标准;目前对于PBC尚缺乏可靠诊断界值(C2)。
1.4.3.2磁共振弹性成像(MRE)
与TE技术相比,MRE有其独特的优点:
(1)MRE不受采集声窗和检查路径的限制,可扫描整个肝脏,对其进行全面评估,避免了抽样误差;
(2)实施MRE时还可添加其他MRI技术对腹部脏器进行全方位、一站式检查;
(3)MRE相对不受患者腹水和肥胖等因素的影响,对操作者依赖性也较低。
但MRE的实施需要配备额外的硬件,检查相对耗时,检查费用也较超声高和尚未有统一的不同病因肝纤维化MRE的肝弹性值等,限制了MRE的普及与临床应用。
推荐意见9
MRE是目前对肝纤维化分期诊断效能较高的无创性评估方法,其总体诊断效能优于TE(B1),但尚未建立统一的不同病因肝纤维化MRE肝弹性值。
2.肝纤维化治疗
目前,临床上尚无特异有效的抗肝纤维化治疗方法,主要通过治疗引起肝损伤的基础疾病来缓解肝损伤和炎症,并对肝纤维化进行防治。
治疗目标:肝纤维化治疗旨在阻止或逆转肝纤维化,改善患者的肝脏功能与结构,延缓肝硬化及其失代偿期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延长其生存期。
治疗方法:肝纤维化治疗包括肝纤维化病因治疗和抗肝纤维化治疗2个方面。
2.1病因治疗
肝纤维化治疗目前最重要的是病因治疗。有效抑制和清除慢性肝炎病毒(HBV和HCV)、药物根除血吸虫感染、解除胆汁淤积或治疗相关的病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控制体质量及改善相关的代谢紊乱、酒精性肝病患者戒酒、血色病患者进行放血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等,均可减轻肝脏持续损伤,从而促进纤维化肝组织的修复。
临床上关于肝硬化患者病变消退的报道越来越多,近期临床研究的证据支持肝硬化可以逆转的结果令人鼓舞。Marcellin等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替诺福韦酯治疗CHB患者,能够实现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逆转,经过5年的替诺福韦酯治疗后,将近四分之三在基线水平肝硬化的HBV感染患者不再出现肝硬化。该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缺乏对照、且第二次肝活检的患者较少。有不少报道提示,一些患者虽有较好的病毒学应答但仍有肝纤维化的存在或进展,相关研究尚需进一步加强。单纯抗病毒治疗不能完全解决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问题。
尽管有效的病因治疗可以减缓甚至逆转部分肝纤维化,但仅少部分患者肝硬化可逆转。某些肝病目前缺乏病因治疗方法,如自身免疫性肝炎和PBC等自身免疫性肝病无法消除病因,某些遗传代谢性肝病也不能对因治疗。故病因治疗并不能完全治疗肝纤维化,也未改善肝纤维化患者结局,因此,需要有效的抗肝纤维化治疗。
推荐意见10
治疗肝纤维化的病因是肝纤维化治疗的基础,肝纤维化/部分肝硬化患者经病因治疗后肝纤维化可以逆转(A1)。
2.2抗肝纤维化治疗
肝纤维化是肝组织抗损伤的修复过程,早期对肝组织的损伤修复有重要的防御作用。因此,在肝纤维化发生的早期阶段,此时以病因治疗及抗炎保肝治疗为主,进展期和显著肝纤维化期以及肝硬化期时需要进行抗肝纤维化治疗。慢性炎症反应是纤维化形成的前提及进展的驱动力,抑制肝脏炎症、肝细胞保护和抗氧化是抗肝纤维化的重要措施。
甘草酸类制剂衍生于甘草的主要活性成分甘草酸和甘草甜素,目前,甘草酸类制剂发展到了第4代,代表药物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和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甘草酸类制剂具有类似糖皮质激素的非特异性抗炎作用,而无抑制免疫功能的不良反应,可改善肝生物化学指标、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水飞蓟素是提取自水飞蓟的*酮类物质,在肝脏中具有抗炎和抗纤维化的作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炎症及免疫反应,多年来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熊去氧胆酸具有抗炎、促进胆汁分泌和抗凋亡的作用,是治疗PBC的主要药物,可以改善肝组织纤维化。奥贝胆酸也有利胆和肝细胞保护作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调节脂肪代谢,发挥抗炎和抗肝纤维化作用。在NASH临床试验中,奥贝胆酸可明显减轻NASH肝纤维化。多烯磷脂酰胆碱具有抗氧化和抗纤维化双重作用,因酒精性肝病常与氧化应激有关,氧化应激可以导致脂质过氧化、细胞损伤、炎症反应和纤维化,故多烯磷脂酰胆碱在酒精性肝病的治疗中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