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吃什么药好 http://pf.39.net/bdfyy/bdfyc/190901/7433865.html文章来源
中华肝脏病杂志,,29(3):-
作者:
皇旭姚磊邓泽润董晶郑嵘炅鲁晓擘张跃新孙丽华
DOI:10./cma.j.cn--
摘要
目的
分析低病毒载量HBV相关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例低病毒载量[HBVDNA≤IU/ml(10?拷贝/ml)]HBV相关肝硬化住院患者一般情况、病毒学指标、肝功能相关指标、并发症、合并症发生情况。计量资料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例患者男性为主(男/女为/),年龄20~83(53.31±11.67)岁,汉族占71.%;例HBsAg阳性,例HBeAg阳性,例HBVDNA阳性;总胆红素、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凝血酶原活动度分别为(50.59±91.25)μmol/L、(33.68±7.5)g/L、(60.66±.95)U/L、(63.37±86.19)U/L、(.65±83.22)×10?/L、68.82%±25.33%;CTP分级A/B/C级//例,CTP、MELD、APRI、FIB-4值分别为7.61±2.58、10.98±5.79、2.34±3.56、6.91±8.04。总体低病毒载量HBV相关肝硬化患者、HBVDNA阴性者、HBVDNA阳性者、HBsAg阴性者、HBsAg阳性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0.0%、82.7%、73.6%、85.3%、78.8%;其中脾功能亢进分别有例(58.84%)、例(55.77%)、86例(61.43%)、52例(54.74%)、例(59.84%),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分别有例(55.51%)、例(55.77%)、70例(50.00%)、56例(58.95%)、例(54.66%),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分别有59例(12.27%)、48例(14.08%)、11例(7.86%)、12例(12.63%)、47例(12.18%),腹水分别有例(42.00%)、例(43.11%)、55例(39.29%)、42例(44.21%)、例(41.45%),肝性脑病分别有17例(3.53%)、12例(3.52%)、5例(3.57%)、2例(2.11%)、15例(3.89%),肝癌分别有6例(1.25%)、3例(0.88%)、3例(2.14%)、0例(0%)、6例(1.55%),门静脉血栓分别有29例(6.03%)、21例(6.16%)、8例(5.71%)、9例(9.47%)、20例(5.18%)。与总体并发症发生情况相比,例HBVDNA阴性患者、95例HBsAg阴性患者仍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进行年龄分组,<40岁、40~50岁、>50岁总体并发症分别为42例(80.8%)、例(76.8%)、例(8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低病毒载量HBV感染患者,甚至HBsAg已经消失的患者仍然具有发生肝硬化甚至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此类人群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并从中获益值得进一步研究。
正文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目前仍是全球最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全球约有2.57亿慢性HBV感染者,全球每年死于HBV感染者约有88.7万,其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arcinoma,HCC)死亡分别占30%和45%[1]。在我国,60%的肝硬化和80%的肝癌是由慢性乙型肝炎逐渐发展来的。大量循证医学研究表明,通过长期最大限度地抑制HBV复制,抗病毒治疗可改善肝纤维化程度[2-6],延缓或阻止肝硬化的进展,减少肝硬化相关并发症发生,可明显改善HBV相关肝硬化的临床结局[7-11]。对于HBV相关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时机选择是不断认识的过程。美国肝病研究协会(AmericanAssociationfortheStudyofLiverDiseases,AASLD)在年、年及我国年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指南[12-14]均认为:代偿性HBV相关肝硬化患者HBVDNA浓度高于IU/ml时应考虑接受抗病毒治疗。年世界卫生组织和AASLD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指南[15-16]中建议:所有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都应进行抗病毒治疗,而我国年慢性乙型肝炎指南[17]认为高病毒载量的代偿性HBV相关肝硬化才应抗病毒治疗。年欧洲肝病学会、年AASLD及年中国最新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指南[18-20]认为代偿阶段的HBV相关肝硬化患者只要HBVDNA可检测到,均要抗病毒治疗。而针对HBV所致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目前国际上已达成共识,认为无论HBVDNA水平如何,都应该尽早抗病毒治疗。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甚至HBsAg已经消失的患者进展至肝硬化、肝癌,而此类患者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鲜见报道和推荐意见。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低病毒载量HBV相关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了解低病毒载量HBV相关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结局,为进一步开展此类患者抗病毒治疗获益的相关研究提供临床依据。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收集年1月-年4月*医院收治的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低病毒载量(血清HBVDNA≤IU/ml或10?拷贝/ml)HBV相关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吸烟史、饮酒史、病毒学指标、肝功能相关指标、并发症、合并症。
2.HBV相关肝硬化的诊断标准[20]:
(1)HBV相关肝硬化的诊断标准:①病史及血液检查有HBV现症感染(HBsAg阳性),或有明确的慢性HBV感染史(既往HBsAg阳性6个月,目前HBsAg阴性、抗-HBc阳性)且除外其他病因者。②肝活组织检查病理学符合肝硬化表现。③符合以下2条及以上者:
a.影像学检查显示肝硬化和/或门静脉高压征象;
b.内镜检查提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c.肝脏弹性检查显示肝脏硬度符合肝硬化;
d.血清生物化学检查显示白蛋白降低(35g/L)和/或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较对照延长3s以上);
e.血液学检查显示血小板×10?/L等。
病理学诊断应符合①和②,临床诊断应符合①和③。
(2)肝硬化分期诊断标准:①病理学或临床诊断为肝硬化,但从未发生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水或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可诊断为代偿期肝硬化。②肝硬化患者一旦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腹水等严重并发症,即可诊断为失代偿期肝硬化。
3.主要指标的检测方法:
HBVDNA定量检测采用荧光PCR定量核酸分析技术,采用ABI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购自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试剂选用HBVDNA测定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购自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检出限为IU/ml。
HBsAg采用AutoLumoAPlus仪器检测,采用HBsAg定量检测试剂盒(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均购自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试剂有效线性范围为0.05~IU/ml。
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5.0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bar±s)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量资料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1.病毒学特征:
例低病毒载量HBV相关肝硬化患者的病毒学特征见表1。例患者中以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主(81.29%),大多数患者HBVDNA为阴性(70.89%),HBVDNA中位水平为(~)拷贝/ml,并且19.75%患者HBsAg已经消失。
2.一般特征:
例低病毒载量HBV相关肝硬化、例HBVDNA阴性患者、95例HBsAg阴性患者临床特征见表2。
民族构成以汉族为主,汉族(71.%)、维吾尔族(14.%)、蒙古族(3.%)、回族(3.%)、哈萨克族(2.%)、柯尔克孜族(2.%)、其他(1.%)。
3.肝功能相关指标:
在例低载量HBV相关肝硬化患者中,统计分析总胆红素、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activity,PTA)、血小板、肝功能CTP分级(Child-Turcotte-Pugh)、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forendstageliverdisease,MELD)评分、APRI评分、基于4因子的肝纤维化指数(FIB-4指数)等指标,总胆红素、ALT、AST升高,白蛋白、PTA、血小板降低。肝功能CTP评分为7.61±2.58,MELD评分为10.98±5.79,APRI评分为2.34±3.56,FIB-4评分为6.91±8.04,并分别比较HBsAg阴性、HBVDNA阴性患者与总体患者的相关肝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3。
4.并发症发生情况:
例低病毒载量HBV相关肝硬化、例HBVDNA阴性患者、95例HBsAg阴性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见表4~6。
5.不同年龄组临床特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例患者根据年龄分层,40岁者52例,40~50岁例,50岁例,以中老年为主;40岁组中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80.8%,40~50岁组为76.8%,50岁组为81.7%;分别比较三组患者的总体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表7。
讨论
HBV相关肝硬化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进展的不良临床结局。肝脏在HBV慢性、持续的作用下,肝细胞呈片状或者弥漫状变性、坏死,同时肝脏也进行组织修复,残存肝细胞再生,纤维组织增多,逐渐形成假小叶及再生结节。HBV相关肝硬化患者一旦进入失代偿期,常常因肝性脑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脓毒血症等多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本研究结果显示例低病毒载量HBV相关肝硬化患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多数患者诊断肝硬化时HBsAg仍然持续阳性,但有19.75%患者HBsAg已消失,HBeAg阳性者居多,HBV复制水平整体较低,70.89%患者HBVDNA低于检测下限值。但在本研究中,5例患者为HBsAg阴性、HBeAg阳性,首先考虑实验室误差,有可能是试剂或者仪器的原因,其次考虑S区变异可能。一项人口统计学研究显示,在例HBV相关肝硬化患者中,HBVDNA中位水平为3.9log1?IU/ml,以中老年男性为主,HBeAg阳性者占42.4%,本研究与此相似[21]。虽然大量研究结果显示HBV复制水平、HBeAg水平、HBsAg水平是慢性乙型肝炎发生肝硬化、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本研究结果显示低载量病毒复制者、病毒已不复制者、甚至HBsAg已消失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仍然可以发生肝硬化。
尽管病毒复制水平低,但例低载量HBV相关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仍然较重,表现为总胆红素、ALT、AST升高,白蛋白、PTA、血小板降低,且54.3%的患者肝功能CTP分级处于B级或C级(A级例、B级例,C级例),MELD评分12分及17分的患者分别为35.97%(/)、13.51%(65/)。由此说明低病毒载量HBV患者发生肝硬化后,肝脏合成和代谢功能仍然会持续恶化,肝纤维化有持续进展可能,1/3以上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极高,且这种肝脏损害表现在HBVDNA阴性者、HBsAg消失者中并无不同。
尽管病毒复制水平低,但例低载量HBV相关肝硬化患者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仍然较高。所有患者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80.04%,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脾功能亢进(58.84%)、食管-胃底静脉曲张(55.51%)、腹水(42.00%)、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2.27%)、门静脉血栓(6.03%)、肝性脑病(3.53%)、肝癌(1.25%)。而HBVDNA阴性患者和HBsAg阴性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亦较高(分别为82.7%、85.3%),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未显示出差异。不同年龄组之间肝硬化并发症发生情况亦无差异。台湾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在例未抗病毒治疗的高病毒载量(HBVDNA≥IU/ml)HBV相关肝硬化患者中,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率为8.55%,肝性脑病发生率为4.17%,4年累积HCC发生率为17.5%[22]。由此可见HBV相关肝硬化患者一旦形成严重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会持续进展,即使HBVDNA已转阴、HBsAg消失,但与HBVDNA阳性患者一样具有很高的并发症发生率,甚至进展至肝癌。本研究结果显示并发症发生率并未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提示肝硬化一旦形成,年龄可能对远期预后影响较小,也说明不管任何年龄的患者发生肝硬化均应给与高度